
秋后游野泳容易伤身
秋后游野泳容易伤身,野泳指的是在天然的河里、海里等地方游泳,但是对一般人来说,在身体素质不是很强的情况下,除了夏季,其他季节的游泳宜在室内进行。来看秋后游野泳容易伤身。
秋后游野泳容易伤身1立秋后的天气似乎并没有凉爽多少,特别是近几天来的气候连续高温闷热,于是很多人还跟三伏天里一样贪凉,到露天的泳池里游泳。
积水潭中医科李大夫说,立秋后的天气明显有别于夏季,露天的水域会比原来凉了很多,由于体温无法适应,容易抽筋和患感冒,所以“野泳”一定要慎游。
游泳可以改入室内
李大夫说,游泳既能磨炼意志,又能强身健体,是一项不错的锻炼方式,是一项一年四季都可进行的活动。但野外游泳需要进行科学锻炼,对于一般人来说,在身体素质不是很强的情况下,除了高温的夏季,其他季节的游泳宜在室内进行。
首先,游泳要去正规的游泳馆。正规游泳馆水池中的水一般是经过氯溶液消毒的,该消毒液一般能基本杀死细菌病毒,这样可以保证自身的安全,而且还应当注意戴上防护镜,保护好眼角膜。
另外,对一些常见问题也应做好应对措施。例如,游泳时水温一般都会低于体温,可能会患感冒。因此下水之前先作淋浴,能使身体适应水温。如果你睡眠不足,身体过于疲劳,或情绪激动,都不适宜游泳。
如果心理紧张、水太凉或待在水里时间太长,都可能抽筋。下水前的准备活动应当充分,在水里时间别太长。一旦出现抽筋,千万不要慌乱。
比方抽筋,那就马上将腿屈起,用力将足趾拉开、扳直;小腿抽筋,先 ……此处隐藏1403个字……生,给许多家庭带来了永远无法弥补的巨大悲痛。
“野泳”大军“势”不可挡一边是“野泳”场所竖起的一块块“禁止游泳”的警示标牌,一边是酷暑中“野泳”者踊跃的身影。
在接连发生的溺水悲剧面前,一些游泳爱好者依然选择了危险重重的“野泳”场所。北起昆明湖、南至玉渊潭的昆玉河蜿蜒7公里,承担着运输北京饮用水的大任,可多年来“野泳”现象却屡禁不止。
7月22日下午3时,笔者来到昆玉河麦钟桥下,十几位“野泳”者游得正欢。看到笔者拿起相机拍照时,他们有的加快速度,游向对岸,有的紧贴着岸边,躲避镜头。
据了解,这批“野泳”者大多来自附近工地,“野泳”不但影响水质,还存在着安全隐患。“这里年年出事,前一个月就淹死一个外地来京的,才18岁。”附近的居民张先生告诉笔者。
在海淀区颐和园南如意门外路西的昆玉河段,笔者看到,两侧岸边的护栏已被扒开,河里有3人正在奋力前游。恰逢观光游船从河中通行,泛起大面积波浪,“野泳”者纷纷躲避。
傍晚,玉渊潭公园的湖面就更热闹了。在“野泳”者比较多的东湖河岸旁,笔者看到,尽管河堤上竖着醒目的“1995年以来这里已经有95人因游泳而丢失生命”的牌子,
仍有50多名大人、小孩在湖里“畅游”。岸上还有二十几位穿着游泳裤的人在打牌,另有几人正换衣裤准备下水。
沿岸的保安望着游泳或者准备游泳的人,无奈地发出“这里不许游泳”的喊声,但这些人对此一概置之不理。
玉渊潭公园的保安小李称,不管冬夏,这里都有“野泳”者,尤其是到了夏天,从早晨5点一直到晚上10点,来这里游泳的人络绎不绝,每天多达几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