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随笔:耐心对待孩子(5篇)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看到过不少让自己印象深刻的随笔吧?随笔是散文的一个分支,是议论文的一个变体,兼具议论和抒情两种特性。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随笔有哪些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育随笔:耐心对待孩子,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教育随笔:耐心对待孩子1只要老师耐心的对待孩子,孩子会给你不一样的惊喜。
今天中午我值午班,发现有一个孩子老是不睡,而且还不时的坐起来玩。我问孩子怎么还不睡呢。她看着我不说话。我问了三遍,她还是不说话。我走过去,摸了摸她的头说:“孩子,你是想睡睡不着,还是不想睡啊?”孩子还是不说话。我又问了两遍,孩子说:“睡不着。”我理解的意思是孩子是想睡睡不着。我确定了一遍,说:“你是想睡,是吧?”孩子点头。然后我和孩子商量:“孩子,老师抱着你睡,看看这样能睡着吗,好吗?”孩子点头,然后快速的到我的怀里来了。我拍着她,然后轻轻的问:“孩子,这样还可以吗?你这样能睡着吗?”孩子继续点头。好吧,我继续抱着她,拍着她。一会孩子就睡着了。看到孩子在我的怀里睡着,我很开心。
其实这个孩子是我们班一个“特殊”的孩子。平时她的行为就很特别,有时她会突然大哭;有时她会很“专注”一些事情而不听我们的话;有时她还会皱着眉头尿裤子,一般活动时因为我们要照顾到大部分孩子,所以一直没有很多时间来“特别”照顾她。如果她出现“特别”的情况我都没有做到“刨根问底”。 ……此处隐藏2205个字……的手掌上“徘徊”了会。过了一会儿,顺手从一口子上开始建构。这时,动作利索的轩轩早已成功塑造了一个“花环”,他很是骄傲地看了看小鑫,问:“你看,我的好不好看?!小鑫不语,只是低头。“你在搭什么呀?”小鑫仍低头不说话。“你是不是不会呀?”轩轩用手捏住小鑫的“花环”,焦急地问。“花环”被轩轩一捏,便走了形。“都是你,你。”小鑫看着他,狠狠地跺脚又拍桌子。
遇到这样的情况,我们可能会把焦点停留在这个“问题”小鑫上,对他产生一系列的消极推断:爱发脾气!对同伴的回话爱理不理,不愿意回答他人的话,不擅长交流,人际关系有点紧张,在处理问题上也缺乏正确的方法,这个小鑫真不受大家的欢迎!还会把这种“缺点”不断加以放大,最后导致大声痛斥小鑫的蛮不讲理。但从我不断地猜想推测中,又折射出这样一个小鑫:一个对眼前的成功执着追求的孩子,锲而不舍(哪怕同伴问了几次,也是埋头苦干,因为他知道,我一定要做给老师和小朋友看看)!而孩子之所以会对同伴的发生“过激”的行为,恰恰也是对自己劳动成果的真爱!这当然无可厚非。还好,我当时没有主观臆断,更不是大声痛斥,在没有了解情况的条件下,试问孩子心里的想法、需求!原来,小鑫告诉我:“我想把它做的漂亮点,给小朋友和老师看。”几番的不搭理,就是为了成就自己心中小小的梦想!
有时候,我们不得不承认自己没有耐心,没有真正去解读孩子的内心的想法,光凭眼前最浅显的事物行为现象,主动去“建构”自己的认识,出乎我们意料之外的是,这种粗浅的认识根本没有坚定的事实作为支撑,到最后,还是会“不攻自破”的!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们更应该从积极、乐观的心态去看待每个孩子的所作所为,从心底处“推敲”孩子的意思,相信我们的孩子所做的、说的都有它们存在的理由!存在的就是合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