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自律意识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自律意识?处于小学的孩子是身心发育极为迅速的一个阶段,这时候就应该着手培养他们的自律意识了,这样孩子才会变得优秀。接下来就由小编带大家了解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自律意识的相关内容。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自律意识11、把握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逐步树立自律意识
小学阶段的儿童,心理内部稳定性较差,容易产生情绪波动,对事物充满了好奇心和敏感性,有较强的自尊心和自主意识,但同时又缺乏自控力和耐受性,遇到困难容易退缩,受到批评时容易沮丧,好的习惯难以坚持。因此,教育这一阶段的儿童需要教育者有极大的耐心和爱心,充分理解和体谅他们的所作所为,并且需要教师、家长和社会合力对其进行指导和约束,即以“他律”为主进行教育。
随着小学生年龄的增长,身心发展水平的提高,孩子们的自我意识逐渐形成,有一种迫切想摆脱家长和老师束缚的趋势,这时的孩子道德思维和道德评价能力开始形成和发展,为自律能力的产生奠定了客观的基础。作为教师,应当根据小学生身心发展的阶段特点,有针对性地激发学生的潜能,逐步将“他律”向“自律”过渡,培养学生自我管理的意识。
2、调动男生的积极性,树立班级小榜样
在小学阶段,老师和家长们普遍反映男生比女生更难管理。男孩子大都生性活泼好动,加上心理发育成熟较晚,所以小学阶段的男孩子在班级中大都扮演着“被管理者”的角色,班干部多由女生担当。正因为男生具有好胜心强、不 ……此处隐藏1351个字……雅、作风不正,甚至违法乱纪,那么就会给孩子带来不良的影响。
2、要培养孩子明确的是非观念
父母要让孩子有明确的是非观,要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要从多方面来思考问题,不能被失误的表面现象所迷惑,从而控制自己的自私的想法和欲望。比如告诉孩子,上课时交头接耳,说小话,做小动作等影响学习的事情都是不对的;在和人交流时,讲脏话也是不对的;上车、打饭插队,争抢座位也是不对的。
3、要有意志力
良好的自律行为和顽强的意志力是分不开的,没有顽强的意志力的支撑,自律只是一纸空文,也许你有了自律的意识,但行为表现却与自律所要求的不相称,这都说明你的意志力薄弱。自律和意志力是紧密相连的,意志力差的人,自律能力也会差;意志力强的人,自律能力也会强。自古以来,严于律己的人都是注重小节的人,他们明白“千里之堤溃于易学“的道理。如果让小的陋习任其发展,不加以控制,那么他就会向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最终造成严重的后果。
4、要经常反思
父母一定要经常反思自己最近的行为和思想,也要让孩子反思自己的行为和思想。找出自己的不足和缺点,明白今后的努力方向。这种方法是我国古代倡导的一种修养方法,古今中外很多著名的任务都采用了这种方法。“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无过已。”只有经常反思自己的过失,才会不断地积累经验,更加严格地要求自己。每个人难免都有缺点和不足,也不可避免的会犯错,要做到自律,就需要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反省自己,勇于自我批评。
最后,想要孩子变成一个自律的人,不是靠几本书或几句大道理就可以的,这需要父母不断的引导和努力,不要纵容孩子,给孩子找借口,对孩子严格一点,时间长了自律便成为了一种习惯,一种生活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