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辑改稿的规律
编辑改稿的规律是什么,一般情况下如果作者的原稿不能直接刊登或者采用,那就需要改稿。编辑改稿就是根据刊物编辑思想去修改的。很多人新手不知道怎么编辑改稿,下面小编来分享一下编辑改稿的规律。
编辑改稿的规律1第一条,不能不改,尽量不改;
第二条,改对不改好;
第三条,保持原意,保留原味。
先说“不能不改,尽量不改”。任何稿件都不能说到了完美无瑕、不可改动的地步,而且作者也不可能完全了解作品传播所必须遵守的规矩,要使作品进一步完善和进入传播,总有需要改动之处。
更具体地说,站在编辑角度审视稿件,有一些情况是必须进行修改的,主要有:
(1)稿件中的思想倾向与政治观点有不适宜之处。
(2)稿件写得不太到位,或是深度欠缺,或是重点不突出,或是该点到的未点到。这种情况大多发生在编辑约稿上,由于作者的稿件没有达到编辑要求与完全体现编辑意图,所以必须改。
(3)稿件中有表达不准确不规范之处,或有常识性错误(包括作者的记忆错误或笔误)。
(4)稿件中有语法错误,或作者的语言习惯有不合通行惯例之处。
(5)由于出版物本身的篇幅限制或版面要求而需要增删的。由此可见是“不能不改”。
但又必须注意“尽量不改”。这样做最根本的是为防止改错。任何编辑的知识面以及改稿水平都是有限的,即使是应该很了解的事物也难免有不清楚的一面。
……此处隐藏1884个字……>
编辑加工做得好不好,是受多种因素影响的。作为主体的编辑个人,有知识水平、工作态度、业务能力和身体状况等主要因素的差异。而了解和研究改稿规律仅仅是有助于业务能力的提高,尽管这是很关键的一条,但不是唯一的一条。明白这一点,就好理解,为什么同一份稿件经两位或多位编辑来加工会出现不同的修改结果了。即便都按规律做了,但结果是由诸因素综合作用而得,不是单凭改稿规律来决定的。
编辑改稿的规律到底是什么,本文只是“寻”而已。但笔者相信,经过更多行家的研究和探讨,总会寻到真经,到时候人们就会说:编辑改稿,有规律可循。
编辑改稿的规律2改稿是编辑的经常性工作之一,即修改稿件。改稿有两种情况:一是绝对性修改,即对原稿中表达不够完善,叙述不够准确,文字比较粗糙的地方进一步修饰、加工;一是相对性修改,即根据传播媒介的特定要求,对原稿进行删节、压缩、调整等方面的工作。编辑修改稿件,一般有三种方式:一是干、写、改三者结合起来,即直接深入到稿件所反映的客观实际中,掌握第一手材料,和作者一起对原稿进行修改。这种方式主要适用于修改一些牵涉问题比较复杂的重要稿件,不经常采用;二是编辑提出修改意见,由作者自己动手修改。
这种方式主要适用于修改一些时间要求不很紧迫,又需要做较大改动的稿件;三是编辑自己修改,也是经常性采用的方式。改稿的主要方法有:校正、压缩(删节)、增补、改写、分篇和综合等。一般要经过三个步骤:先通读全文,然后着手修改,最后进行检查性阅读。改稿要注意尽量缩短改与写之间的距离,尊重作者的风格;要细致、谨慎,防止在修改过程中产生差错;修改的文字要清楚、端正,方便排字和校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