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当前位置:首页 > 职场 > 警惕就业陷阱

警惕就业陷阱

时间:2023-02-23 05:37:57
警惕就业陷阱

警惕就业陷阱

警惕就业陷阱,求职陷阱一般是指犯罪分子利用人们求职心切而采用的手段,用于骗取求职人员的财物、个人信息或者低廉甚至免费的人工。下面是警惕就业陷阱及相关资料。

  警惕就业陷阱1

1、最好去有资质的中介机构或者正规的招聘会现场,切勿轻信网络论坛、微博及一些非正规分类信息网站的信息;

2、接到陌生电话要注意核实身份、注重保护身份证号、银行账户、密码等个人信息预防泄露;

3、面对社会上不切实际的高薪职位,要提高警惕,多和同学、朋友交流讨论一下这份高薪工作是否靠谱;

4、出远门参加应聘时,给家人留下联系方式,告诉家人你要去的地方;

5、不要在应聘过程中向招聘单位缴付取培训费用、服装费、资料费等任何形式的费用或抵押证件;

6、口说无凭,关键还是签好合同,不要轻易相信企业的空口承诺,在签订就业合同时一定要仔细检查合同内容,确认无误后再签订。

  警惕就业陷阱2

警惕十大求职陷阱1

1、试用陷阱:以新招人员替代试用期满人员

2、培训陷阱:以招聘为名为培训学校拉生源

3、实习陷阱:利用“实习”名义使用廉价劳动力

4、收费陷阱:招聘过程巧立名目收取各类费用

5、侵权陷阱:以考察为名,无偿占用设计成果

6、广告陷阱:招聘信息做广告,不是招人是卖货

7、名称陷阱:招聘名称诱人,实际工作气人

……此处隐藏798个字……p>

陷阱4、不签订就业协议书

就业协议书是传递毕业生人事关系的依据,如不签订就业协议,毕业生的人事档案,户籍等人事关系就无法转入工作单位及所在的城市。而这些关系的办理涉及毕业生的切身利益,如办理社会保险,购买经济使用房,评审职称等。

因此,单位不予毕业生签订就业协议书,对毕业生的工作,生活,职业发展是不利的。毕业生应主动要求用人单位解决这些问题,并通过当地的人才交流中心协助办理人事档案,户口等关系的接收。

陷阱5、不将承诺写入合同

用人单位对招聘中的内容并非必须承担履行义务。作为毕业生,如想要招聘的那位兑现招聘广告中的承诺,最好将这些承诺写入双方的劳动合同条款中,由劳动法的约束力来督促用人单位向毕业生履行承诺。

陷阱6、窃取应聘者的私人资料或作品

企业以选人为名,在笔试、业务考察等环节中让求职者撰写策划案、翻译文章,而这些都应是公司员工的本职工作。除了把求职学生当免费劳力外,学生在简历中把自己的毕业设计和研究理念写得一清二楚,也让不少企业坐享其成。

陷阱7、招聘单位“无限期试用”

依据有关规定,试用期人员底薪通常是正式员工的1/4,劳保用品、物质奖励、各种保险和其他福利等又不与正式职工享受同等待遇。因此一些用人单位为降低人力资本,大量招募短期员工,且不签订劳动合同,待三个月试用期满。

就以各种各样的借口予以解雇。这样一来,求职者总是辛辛苦苦给单位低薪干了几个月,然后被扫地出门。就这样,一群又一群学生被单位榨取劳动果实。实习期过长,以有问题为名予以辞退,这是大学生以往找工作的普遍遭遇。

《警惕就业陷阱.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