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绩效管理工作的错误理解
对绩效管理工作的错误理解,相信很多人在职场中都很重视自己的绩效,因为好的绩效不仅代表自己的工作出色还能拿到更多的奖金,但是有些人对于绩效管理不太了解,下面小编分享对绩效管理工作的错误理解,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对绩效管理工作的错误理解11、沟通在绩效管理的过程中意义重大
实施绩效管理,不是为了给管理者"省事",定好了指标和目标以后就不管了。它不仅不能够代替或者免除管理者日常的沟通与管理。相反的,过程中能不能持续不断的有效沟通,是决定绩效管理能否有效实施的关键。绩效管理,其实是考核人与被考核人协商一致,并在过程中持续不断双向沟通的动态管理过程。
在绩效管理实施的过程中随时保持沟通和反馈,能够让考核者持续反思和确认考核的目标,也能让被考核人更加理解和支持考核的运行。考核者与被考核者之间的持续沟通,是绩效管理得以顺利运行的保障,也是科学绩效管理的灵魂所在。
2、绩效管理的目的不是令全体员工满意
有规则,就会有抵触,制度推行之前,要在遵循科学性、保证合理性的同时兼顾实用性,以便有效的落地实施。但是制度不可能面面俱到,组织出台任何一项制度和规则,都会有人赞成,有人吐槽;有些人受益、有些人认为自己没有受益;有人满意,有人不满意。
推行绩效管理,是从组织发展和全局性的角度考虑,同时尽量考虑和照顾员工的主观意愿和情绪。但如果在所有方法都用尽之后,仍然有抵触 ……此处隐藏1809个字……七二一”,凡是被列入“一”的员工,不问青红皂白一律淘汰。末位淘汰本无错,但是,用过了头就是大错。比如,有三个员工,考核分数分别是85分、90分、95分,请问:淘汰哪个?自然应该淘汰85分的,可是,85分属于优秀,难道你也要淘汰吗?
十四、强调人力部门而忽视其它部门。一提起绩效考核,好像这就是人力资源部门的事儿,其实,这不光是人力资源部门的事,而是各个直线部门、各个职能部门、各级领导、各级管理者的“事儿”。人力资源部门它所要体现的主要职能就是组织考核、设计考核方式、安排考核时间、把握考核政策、实施考核结果的运用等等。真正的考核实施应该是各个部门的事情。而目前一些企业的做法缺很难恭维,要么由人力资源部全面进行考核,把人力资源部当成了“万能的上帝”;要么就把人力资源部当成“考核部”,专司考核。而真正产生绩效的其它部门缺无权、无责、无事可做。
十五、强调考核力度而忽视绩效评析。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管理语言:“狠抓考核”、“加大力度”、“严格考核”、“细化考核”等等。这似乎没什么错误。但是,能否把这些“力度”分一些给“绩效评析”呢?要知道,绩效评析要比绩效考核更有意义。可是很遗憾,很多企业一心扑在考核上(实际上就是打分),根本没什么“绩效评析”。大不了有的企业只有“绩效评估”而已。要知道,“估”是估不出效益的,因为主观的因素太多;而“析”则不同,析的客观因素很多,因此,可有助于绩效提升。
十六、强调最终结果而忽视过程督导。绩效考核不能片面强调“结果”,因为,一旦成为结果就很难改变,尤其是坏的结果更加可怕。既然如此,就应该换一种思维方式——强调督导。因为,领导者和管理者只有在“督”和“导”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保证结出一个好的“果”来。